作者:直播谷 | 发表于:2023-03-09 | 阅读:59次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几回回梦里回滨州,亲情乡音在心头。掬一捧母亲黄河的水,喝一口鲁北平原红枣小米粥,再远的脚步也走不尽我那梦想的—滨州。”我仿佛又听到了建林哥深情朗诵的声音,他也是朗诵给天南地北滨州老乡的,也是朗诵给正在滨州这方热土为了大美滨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滨州人的。不论天南地北,我们都是滨州人,如今早已春暖花开,莫负了这美好春光,我们一起相约滨州,回家看看。

本文为散文《有一种美丽叫滨州》的姊妹篇!

——题记

前不久笔者在乡情散文《有一种美丽叫滨州》中提到了与滨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颇有渊源和交集的两位名人,一位是孙武,一位是范仲淹,两人在滨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孙武是兵学家之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滨州人文化基因和情怀的根源,古今学界对他们的研究也是如汗牛充栋,我没有对他们的生平和经历进行过深入考究,所以对于二人历史的贡献也不好过多论评。但是从滨州人对他们发自内心的那种敬仰,对他们身上文化基因的那种传承,不仅彰显的是他们流芳千载的人格魅力,也说明了在人类文明闪耀的璀璨群星中,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一直熠熠生辉。

其实滨州人不仅广布天南地北,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群星荟萃。那天和建林哥聊起滨州人这个话题,他微信第一时间就发给了关于李之仪和杜受田两位名人的资料和信息,他对滨州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名人有过系统研究,所以这些影响滨州文化生态的名人事迹都装在他的脑子里,滨州老俗话说“刚熟哩”。他那天给我发了他特别喜欢的李之仪的那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还在微信视频中声情并茂地进行了诵读,那种性情和陶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从林哥饱含深情地诵读中,我能感受到他对滨州热土的那份浓情和深爱。

据史书载,李之仪为北宋词人,自号姑溪居士,为滨州无棣人。哲宗元祐年间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从李之仪师从东坡就能想见他的风骨高洁和才华横溢。他尤其擅长词作,其“多次韵”小令长于淡语、景语、情语。他很注意用词的精巧,在词的意象营造和情感的含蓄传达上自成风格和清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也是他的代表词作,“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以水言情,情感真挚细腻,委婉含蓄。”初已问世,即在坊间广为诵读传唱,一时洛阳纸贵,千百年来如珠似玉,甚为称道,妇孺皆喜传诵—“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还有一位在滨州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就是杜受田,为滨州滨城区人,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生于“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的家世显赫的杜家。杜家在明清是名门望族,曾有“一门七进士”和“父子五翰林”,杜受田的父亲杜堮为清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据史书记载,杜氏家族自1500年前后入仕,仅明清两朝的秀才就有近350名,文官正式做过知县以上、武将千户以上的有近40名。咸丰皇帝对杜受田深为倚重,赞其品端学粹,正色立朝,并称自己即位后“周咨时政利弊,民生疾苦,尽心献替,启沃良多!”后世评价杜受田“为臣为子忠孝两全,为臣为相殚精竭虑。”

现在的滨州有杜受田故居供后人瞻仰追思,当年李之仪虽颠沛流离,卒后葬于江苏当涂藏云山致雨峰,但还是被供奉于后世庆云县城的“乡贤祠”内。因为古无棣县所辖区域包括了今天的滨州无棣、德州庆云县以及沧州市盐山县庆云镇,后分为东西无棣,当时就都属于一方水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现在的滨州一直还是把杜受田和李之仪作为自己滨州的先人尊崇着。

其实滨州市的前身惠民地区所辖的县市区比现在要大得多,地域空间比现在也要广袤得多。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惠民地区的历史沿革来看,少的时候管辖的县区有12个,多的时候能到15个,现在东营的广饶、利津、垦利,淄博的桓台、高青,德州的乐陵、临邑都曾隶属过惠民地区,可以想见当初地貌广阔,人烟阜盛的情景,直到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行署驻滨州市,也就有了现在滨州市的雏形。在历史上,滨州周边的广饶,庆云,桓台,高青始终就和滨州市辖区的县区如一家一般,商贾交往频繁,辖区临界村庄都是亲戚连着亲戚,婆家广饶,娘家博兴的了,孩子在北镇、惠民、沾化上学就业的了,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守望相助,从来就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滨州从空间地域上来说,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或者说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滨州北临渤海,又有黄河从西到东越境穿城而过。建林哥在一首诗中曾感叹“中华民族的历在哪里,在黄河的波涛里;中华民族的根在哪里,在黄河的神韵中。”黄河是滨州人性格的符号。滨州辖区内还有广袤无垠的鲁北大平原,西南的邹平还有丘陵分布,沿济青高速过了淄博往西两侧就是山峦起伏,远望去,层林密布,峰岭叠翠。南到淄博张店,东到风筝之都的潍坊,西到泉城济南,北到首都北京,近的1个多小时车程,最远的北京开车也就是3个多小时就到了。所以滨州人不仅走南闯北的多,天南海北分布得多,天南海北到滨州的人也多,滨州成了滨州人的滨州,也成了无数在滨州工作生活的人的第二故乡,他们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述说着,惦记着他们心中和眼中最美的滨州。

因为临海,临河,既有平原,又有山地丘陵,所以滨州人的性格中就融汇了渤海的粗犷,鲁北平原的坦荡,黄河的浑厚和山野的质朴。我因为曾经长期在滨州沾化工作,也一直深受滨州乡土的人们这种性格的浸润和濡染。滨州人的勤劳,朴实,能出大力,肯吃苦为滨州人在天南海北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声誉。滨州人敢闯,擅闯,能闯,别人干不好的,滨州人能想法蹚出路子干得顺风顺水。博兴的厨房设备,当初发端于一个小产业,滨州人愣是凭着一股闯劲做到了南方的广州,上海,西北的西安,兰州。我的一位干哥,一直做厨房设备销售和安装,围绕甘肃敦煌,连续十多年深耕西北,结交了很多从四面八方来到西北创业的宾朋。博兴厨房设备一直到如今在全国都保持了领先的市场份额。那些走南闯北的滨州人把博兴厨具送达四方的同时,还不忘把孝子董永的故事传播到五湖四海,很多不熟知的人都知道了历史上的惠民地区,历史上的滨州博兴还是孝子的故乡,滨州人的孝和信也通达天下。

我曾经工作的沾化冯家镇冯家村,久山村,王尔庄村做海产生意的多,按说冯家镇周边村庄不靠海,与沿海临海的一些地方比起来,没有太多的比较优势,但他们仍是把海产批发和海蜇批发、加工做得红红火火,一年四季,海产品批发市场没有淡季一说,从天南海北来的生意人络绎不绝,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成了亲戚,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很快也汇入了南来北往的人流,行走在大江南北,成了天南地北滨州人。

当时我在冯家镇工作的时候,冯家南北集,庄科,冯家等几个村的村民还在北京抱团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他们从北京的餐饮和住宿行业发现了商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头脑活泛的在北京承包了旅馆。北京是大都市,又是首都,每天人潮汹涌,特别是外地人进京是首都见怪不怪的一种常态。打工的,探亲的,旅游的,他们去了需要吃,需要住,冯家人开的旅馆就成了他们吃住的首选。那些旅馆的主人传承着滨州人特有的那种朴实、真诚、热情、好客,所以生意也都做得非常兴隆。一开始是一个村几个人在北京开旅馆,立住脚了,一个村的人就跟着去了,生意起来了,几个村的人就跟着去了,后来滨州其他地方的乡里乡亲就跟着去了。

他们在北京非常珍视滨州人之间的老乡情,彼此之间信息共享,互相帮助,有自己承包旅馆的,又到乡亲的旅馆帮工的,又在那些旅馆附近的街头巷尾开餐馆的,他们知道做事不易,知道到北京闯荡的人们的不易,所以生意场上很少为了蝇头小利斤斤计较,逐渐成为首都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中的很多人很早就买了车,最早配上在那个时代很时髦洋气的BB机,大哥大。2006年到2010年我在冯家任职,每年镇上都要在北京召集他们组织“冯家人在北京”联谊会,在北京创业,工作,生活的沾化,滨州老乡每次都踊跃参加,当时的盛况就和过节一般,老家人到北京,他们都兴高采烈,满面春风,在无话不谈的乡音交流中,大家既加深了彼此了解,更厚植了对滨州乡土的那份不舍的乡情和亲情。

那个年代也是滨州沾化冬枣种植开始发轫和发展的时期,2000年前后,沾化冬枣从庭院走向了示范田和示范园种植,每年国庆前后,冬枣下市,沾化和滨州大地又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举家游园采摘的,批发的,贩运的,各种声音,南腔北调,汇成了丰收年景欢乐喜庆的海洋。沾化,滨州,随了那一颗颗红彤彤的冬枣名扬天下,把大美滨州的“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带给了南来北往的客,那一串深红,那一口甜脆,成为天南地北滨州人想滨州,念滨州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和基因。后来,有河北,北京等地的乡下了和城里人把冬枣树移植到他们的乡土和庭院里,想让甘甜爽口的冬枣在他们的田园和院子里生长,开花,结果,需要管理和技术。“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些沾化人,滨州人二话不说,就跟了去,手把手地教,直到他们熟练掌握了冬枣管理的技巧。那种热情、真诚、利他,成为滨州人在外地人评价中的加分项。如今的冬枣早已是如天南地北的滨州人,在河北、山西、北京扎根结果,成为滨州连接天南地北的桥梁和纽带。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行文至此,我仿佛又听到了建林哥深情朗诵的声音,他也是朗诵给天南地北滨州老乡的,也是朗诵给正在滨州这方热土为了大美滨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滨州人的。如今,我已定居济南,林哥虽是客居,但也是穿行在美丽滨州和天下泉城之间,与滨州咫尺之遥,虽算不上天南地北,但也是感觉空间有了距离,曾经生活奋斗的那方热土成了自己深深的眷恋和乡情乡愁的无限寄托。长河落日,渤海望潮,云天苍茫,花果飘香,成了我们和无数天南地北滨州人永远走不出的风景。

“他们在远方,他们根在滨州。他们是家乡的骄傲,也是家乡的牵挂。他们时时祝福,点赞,分享着大美滨州无处不在的斑斓美景”。昨天,公众号“天南地北滨州人”刊发了我的那篇大散文《有一种美丽在滨州》,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对滨州充满了无限的感恩和感慨。“几回回梦里回滨州,亲情乡音在心头。掬一捧母亲黄河的水,喝一口鲁北平原红枣小米粥,再远的脚步也走不尽我那梦想的—滨州。”“好品滨州,好人滨州,好客滨州,实业滨州,科创滨州”15帧美好图景开启了无数滨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梦和愿景。近日又欣闻滨州在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以90.12的优异成绩排名全国97个地级城市第十。念兹在兹,感念之间,特撰此文遥祝天南地北的滨州人,遥祝我们魂牵梦萦的滨州故土如歌,岁月静好。不论天南地北,我们都是滨州人,如今早已春暖花开,莫负了这美好春光,我们一起相约滨州,回家看看。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烟台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中国作家网》《联合日报》《当代小说》《胶东文学》《首都文学》《黄海散文》《胶东散文年选微刊》等多家报刊媒体发表散文、书评120余篇,作品多次在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与海阳最美的邂逅》收录于《胶东散文年选(2021)》《清泉录—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黄海散文精选二十家》等多种散文选本。《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获黄海数字出版社颁发的“胶东散文年选(2022)最佳作品奖”。《济南的桥》入选齐鲁晚报“青未了”优秀征文荐读篇目,《四哥走了》被齐鲁壹点评为月度“爆款文章”。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直播谷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滨州 天南地北

相关资讯
  • 天南地北滨州人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几回回梦里回滨州,亲情乡音在心头。掬一捧母亲黄河的水,喝一口鲁北平原红枣小米粥,再远的脚步也走不尽我那梦想的—滨州。”我仿佛... (查看全文)
    2023-03-09 | 阅读:60次